时间: 2024-12-10 03:23:20 | 作者: 注塑综丝
领略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与通州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后,我们探宝的脚步来到通州区宋庄镇。如今,这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特色小镇之一的艺术小镇,不仅各类美术馆星罗棋布,一些扎根于此的类博物馆更让艺术小镇散发出多元文化魅力。
位于艺术小镇的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,是一座展示缂丝技艺的宝库。这里展示了来自民间、宫廷的各类织布机,也有通过传统技艺复原出的针织文物。更有趣的是,喜爱缂丝技艺的朋友还能在艺术馆三楼亲自体验,织出自己的作品。
走进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一层,仿佛闯入了一个织造的世界,这里有大小不同的各式织布机十余台,小型民用织布机与大型官用织布机分开摆放,其中一台织造云锦的大花楼织机堪称“镇馆之宝”。
这台机器十分高大,千万根黄白丝线纵横交错于木架之中。“这种大花楼织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自唐代就沿用下来。之所以叫‘大花楼’,是因为它高大似楼房,且用来做提花织物。”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馆长倪东侃介绍,这台大花楼机可谓人类历史上织布最复杂、功能最强大的一种织布机。织造时需要两人配合操作,挽花工坐在上层的花楼上挽花提拽,织花工在下方投梭打纬。“所有的织物都是通过经纬线以不同的频次交织,形成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图案,中间的白色丝线是衢丝,也叫通丝,是经线的延伸,通过上层挽花工的提拽,将经线分为上下两层,下方的织工就可以穿梭织入纬线。”倪东侃说。
在古代,这种大花楼机的主要用途是做龙袍和官服。龙袍由绚丽多姿、灿若云霞的云锦织造而成,纹样复杂,做工精细,织造过程也十分繁琐。以龙袍为例,倪东侃详细的介绍织造的全过程,“第一步是设计图案,第二步是根据幅宽和精密程度计算丝线用量,幅宽就是布料的宽度,比如一般云锦的幅宽在78厘米,精密程度大概是每厘米120根,大概就需要将近1万根线,需要把这些丝线染好颜色绷在架子上,第三步是做花本,花本也就是将纸面上的纹样,过渡到织物上,再现设计纹稿的‘模本’,比如织一条龙,1米大概有1亿个经纬线交叉节点,每个交叉节点都需要用毛笔画出来,编出花本;最后才是织,也就是解析花本的过程。”大花楼机每天仅能织出5厘米左右,一件七八米的龙袍,需要将近半年的织造时间,做花本的过程更是长达一年。
大花楼机不仅能织云锦,还能织漳绒,也就是俗称的“天鹅绒”。靠近门口的另一台大花楼机,便能织出“雕花天鹅绒”。织造时,每织四根绒线便织入一根起绒杆,即细铁丝,织到一定长度时在机上用割刀沿铁丝剖割,即成毛绒。这台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后方多了一个“宝塔架”装置,840个小竹管、灰棕色平底锥形物和空通孔白色圆球牵丝引线,整齐地悬挂于木架上。
“为什么需要这个线架呢?因为起绒花时用线量大,不起花的缎组织部分用线少,每根线的用量不一样,就不能都卷在一根经轴上,所以每根线需要单独有控制的经轴。这个锥形物叫‘泥砣’,白色圆球叫‘料珠’,上面的小竹管是绒经经轴,原理是使用‘泥砣’的重量增加绒经经轴与轴芯的摩擦力,用‘料珠’的重力保持绒经的张力,使每根绒经都可以单独伸展或收缩。经轴数越多,织出的图案越大。”倪东侃说。
“漳绒”在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,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绒圈锦作为天鹅绒织物的前身,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起绒织物,明清时更达到鼎盛。建国后,服装形制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让丝织衣物渐渐退出市场,近年来,“国潮”运动的兴起让“漳绒”市场重新火热起来。“现在网上汉服圈很流行漳缎面料,而且有钱也买不到,基本上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,因为本身技术难度很高,都是纯手工的,而且很多年不流行了,能做的厂家很少,现在各个厂都在做研发技术,努力提高生产效率。”倪东侃说。
这两台织布机就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代表,也代表了纺织技术的高峰。倪东侃说:“历史上我国纺织技术的高峰出现在汉、唐时期,随后各个朝代的纺织基本都延续着两个朝代的风格,没有再突破。”
文化艺术馆一层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织布机展示古代纺织技术,二层是利用这些技术制作的丝绸艺术品了,其中大部分是与全国各大博物馆合作,复制的丝绸类文物,这也是该馆很重要的业务。众多馆藏中,哪些最值得一看呢?
紧邻靠近二层入口的展柜中,摆放着持矛武士缂毛壁挂。倪东侃介绍,原文物1984年出土于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古墓,据推测墓葬时代应为西汉至晋朝。该墓葬出土了大量毛织物,织物的图案有条纹、条格纹、几何纹、动物、人物、花卉和植物等。
这件丝绸艺术品以一横向晕锏条纹为界,上部为“马人”,在蓝色地上,由四瓣花纹组成的菱格内织出人首马身的马人,双手持一长管乐器做吹奏状,双手手指分开按在长管上面,身披兽皮向后飘扬。“马人、双管笛、四叶花……这些纹样都是西域文化的代表,由于丝绸之路沟通中外,那时的新疆已经是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。”倪东侃说。
下部主题为红色,绣有一手持长矛的武士。武士深目、高鼻、厚唇,黑发曲卷垂肩,身着饰花带的红长衣,武士挺直的高鼻具有希腊、罗马风格。倪东侃介绍:“武士的面部最为精彩,眼袋、鼻沟、脸蛋等用戗缂法缂织得明暗分明,肌肉块块突起,再配合染色描绘,图案立体感极强,有绘画中凹凸晕染效果。作品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,被誉为是丝绸之路上精品中的精品。从织法上看,各种缂织技法齐全,有线条勾勒之处,均为缂织,人物面部神态。衣纹线条极为精细。”
另一个展柜中,该馆复制的两个清朝官府补子因其完整程度,吸引过不少专业观众专程一观。两件作品一个绣着仙鹤,这是一品文官的象征;另一个绣着昂首张口的豹子,这是三品武官的补子。两件作品上元素丰富,能看到海水江崖纹、蝙蝠纹、卷云纹、红日纹、寿桃纹等。补子色彩变化丰富,主要以赤、黄、青、白、黑传统五色为主,辅以各种颜色做过渡变化,灵动之中又显静态之感,在复杂多变的组合中体现统治者的兼容。
上述两件复制品均是使用缂丝工艺制作的,这种工艺很早就已出现,并且技术十分成熟。倪东侃说,在新疆出土的很多毛纺织物,都用到了缂丝技术。部分出土于公元前的织物,已能见到“通经断纬”的生产技术;出土于公元后的毛织物中,“通经断纬”技术运用得十分成熟。
倪东侃说,“通经断纬”是缂丝技术不同古代其他纺织技术的特点,也是缂丝艺术品为什么可以呈现出上千种不一样的颜色的原因。“利用缂丝技术制作纺织品时,纵向的经线是固定的,纬线是断的,纬线在中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中断,它不是一梭子到头,有时一梭子纬线需要交换衔接几十次、上百次,甚至上千次都可能会。所以缂丝织品的颜色可以极其丰富,一件作品里面可以多达几百上千种颜色,层次能做到非常丰富,细节能表达得十分精细,这些就决定了它可以拿来做艺术品。”
传承技艺也是该馆承担的重要职责。艺术馆三层摆放着十几台小型织布机,用于平时开展示课。倪东侃说,艺术馆会定时举办一些缂丝体验课程,很感兴趣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来这里上课,体验传统手工的乐趣。此外艺术馆还与北京服装学校合作,主要是研究与复原。比如双方目前正在研究汉代的织物。
在艺术馆二楼,你还能见到馆内设计并制作的文创产品。小到精致的团扇、手包,大到古琴琴套、装饰品等一应俱全。
其实东韵丝绸很早就涉足文创。2008年,东韵丝绸作为奥运供应商提供了众多文创商品。北京园博会、上海世博会等也都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,并与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。
“博物馆提供IP,我们据此设计研发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、纺织类日用品。比如,我们跟故宫合作的丝巾,包括宫喜、营造、节气、祥瑞等系列,种类十分丰富。”如今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的产品已被列入“北京礼物”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太强了!轰满分147分,151-0,中国德比战:张安达65-12胜白雨露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C罗本泽马破门!吉达联合2-1绝杀胜利取9连胜 胜利2024收官战告负
NBA新罚单:布朗隔扣割喉庆祝罚2.5万美元 小皮蓬假摔罚2000美元
酷比魔方 iPlay60 Pro 典藏版平板本月发布,11 英寸 90Hz 护眼屏
上一篇:content